【微管理】一个被认为“没有数学脑子”的孩子,怎么在美国教师那里就成了“香饽饽”?(值得思考)
美国教师给中国孩子的评语
一个署名端木的家长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题为《中美教师对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的文章,后来在很多期刊杂志中被转载。该文介绍他女儿斯蒂芬(英文名)在中美两所高中不同的读书经历及中美教师对孩子的不同评价。
斯蒂芬在国内一进入高一,就启动了“高考战车”模式,每天都在紧张地学习。到高二文理分科时,她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说她根本“没有数学脑子”,她只好灰溜溜地报了文科班。后来,她的理科成绩一直没有改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没办法,作者只好将斯蒂芬送到美国马萨诸塞州沙龙中学继续读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斯蒂芬的变化令人吃惊,成绩进步很大。等到她申请美国大学时,她的美国高中老师给她写了推荐信。国内老师在每学期末会给孩子写评语,但通常二三十字,都是“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之类的套话。美国老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相当于评语,但与国内老师写的评语大相径庭。以下我们将逐一呈现四位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
法语教师特纳在推荐信中写道:
在过去的5个月中,我很高兴认识斯蒂芬。她去年10月到沙龙高中读书时,我教她法语。法语对她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她的第二外语),同时她不得不掌握英语(她的第一外语),还要适应新的文化氛围,但所有这些都没有难倒她。
斯蒂芬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她在沙龙高中的第一周,就问是否可以放学后留下,让我教她以前没有学的功课。令我惊奇的是,斯蒂芬在一个小时内就都学会了。她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出语轻柔的斯蒂芬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她适应困难的法语发音的能力印象非常深刻。斯蒂芬学习勤奋、自觉,总是认真完成作业,以自己的努力和精确超出我的预期。
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她的同学大部分像大一新生,只有她像大四学生。她在小组中做得也不错,我经常看见她给同学讲解难题。另外,我们课下经常交谈,她既和我分享她的经历,又喜欢问我有趣的问题。
我相信,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她是宝贵的财富。我毫无保留地推荐她。
凯瑟琳·M·特纳
数学教师史密斯对斯蒂芬也赞赏有加,她写道:
我很高兴写这封信,并以我的名誉担保,斯蒂芬今年参加了我的初级微积分课程的学习。学习期间,我发现斯蒂芬不仅勤学好问,而且富有同情心。她总是努力、认真地完成作业。她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
斯蒂芬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斯蒂芬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做难题。在校期间,斯蒂芬为了得到问题答案,通常比别人回家晚,有时候她也在学校里帮助别的同学。
学生们尊重她的文静和才智以及她解释问题时的耐心。显然,她在享受着帮助同学的乐趣。有斯蒂芬做学生我很高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为上述及更多原因,我向贵校推荐斯蒂芬。
特雷西·史密斯
英语教师科林斯愿意“以性命担保”斯蒂芬能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学业要求,她的推荐信是这样写的:
斯蒂芬从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辩论。她的准备总是全面而准确。她不喜欢大惊小怪,对每个可能的事件都有预测。有的学生考试时爱靠运气“赢取胜利”,获得最佳,但斯蒂芬不这样,她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和努力,这在她优秀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斯蒂芬不仅仅是学术机器。她对学习感到兴奋。有的学生仅仅是搜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她与困难的概念搏斗;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起来,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人格的力量。这就是全部。这就是麦粒和谷壳的区别,这就是斯蒂芬的内在。不自负,不自私,不虚伪,她是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够明辨是非。
斯蒂芬勇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当事情不顺利时不找借口。她知道如何自我解嘲,也知道如何关心别人。她不贬低别人,也不利用别人。她尊重人,对人公平、体贴。她具有人格的力量。我就以此来结束我的评价。
约翰·C·科林斯
贝克汉姆作为指导教师除了自己的观察,还逐一征询了斯蒂芬各科老师的意见,全面评价了斯蒂芬的表现:
去年10月的一天,斯蒂芬从中国来到马萨诸塞州沙龙市的沙龙中学,坐在我的办公室里登记注册,成了我们这里的新学生。哇!我无法理解她脑子里会想些什么。第一印象容易给人错误导向,但我很快被这个女孩的沉着、聪慧所震惊,开始关注在她身上会发生什么。
幸运的是,斯蒂芬11岁时曾经在澳大利亚住过一年半,英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错。我们开始制订帮助斯蒂芬的学习计划。当天,斯蒂芬表示她的目标是争取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一样从沙龙中学毕业,然后申请在美国读大学。作为一个在沙龙中学做过37年顾问,接触过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的人,我不得不指出斯蒂芬的目标太高了。但是,她以轻柔却坚定的语气笑着回答:“我是高年级学生,想这个学年就毕业。”
斯蒂芬表现得很完美。在我做顾问的经历中,还没有听说过有外国学生比她更快地完成了学术转型。谦虚的斯蒂芬甚至不愿意接受她应得的高分数。数学和其他理科方面的科目对她来说很轻松,遥遥领先于她的同班同学。她喜欢语言,学起法语来是个明星。然而在英语和美国历史方面,她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还需要努力。她的所有老师都有共同的想法,“她太不可思议了,请再给我们20个像斯蒂芬这样的学生!”他们一致赞扬她的勤奋、学术好奇心、专心学习和愿意帮助小组中其他同学的行为。平时斯蒂芬在课堂上很安静,但一被叫到回答问题时总是清楚无误,显示出极强的理解力。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她在美国有竞争力的大学里会非常成功。她的法语老师补充说:“尽管这只是初级法语班,但斯蒂芬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她对语言敏感,在一个小时内就能掌握别的同学一个月才能记住的单词。她人也很好,总是耐心地帮助同一小组中落后的、新来的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因而他们特别愿意和她在同一小组。毫无疑问,斯蒂芬聪明、专心、勤奋,而且特别有组织纪律性。”
最后,教她初等微积分和三角学的老师这样评价斯蒂芬,“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技能。她的作业总是无可挑剔,很明显,她依靠直觉,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她谦虚、不摆架子、文静,但是她积极主动地伸手帮助同学。她经常放学后来找我,而我在忙着和别的学生交谈时,她就在教室里帮助其他同学。”
斯蒂芬在学业上越来越自信,同时她也开始交朋友,在社交方面开始轻松自如。她爱好运动,希望能参加我们学校的春季田径比赛。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和沙龙高中的同龄人有许多共同之处。最近,她的父亲问她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时,她说:“老师不一样。美国老师非常亲切、友好。考完试他们进行评论;而在中国,我们只是拿到分数。在中国我们需要死记硬背,而在美国你不得不学习思考,学会表达思想。”
斯蒂芬是个不同寻常的女孩。她独立、灵活,非常善于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她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将来在大学的学习。尽管她想念父亲、其他亲人和在中国的朋友,但她肯定对大学的挑战有准备。在沙龙高中的极短时间里,她就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学生,是积极进取、善于接受挑战的女孩。
我满怀热情地赞同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她。
乔·贝克汉姆
读完这几封美国教师极具个性的推荐信,那个“没有数学脑子”的、只能上文科班的、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中国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起来正全面获得进步、出类拔萃的斯蒂芬!
美国教师推荐信的启示
在《中美教师对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一文中,几位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令人耳目一新,隐含于其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教师推荐信带给很多有益的启示,主要如下。
阶段性评语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努力、成就、进步,以及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
斯蒂芬的几封推荐信都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比如,法语教师特纳先描述了斯蒂芬法语学习的情况,说斯蒂芬“在班里成绩最好”;接着她对斯蒂芬的社会交往状况进行分析,说斯蒂芬“是成熟、友好的女孩”;最后她又对斯蒂芬未来进入大学后的表现做了预测,预言斯蒂芬“在大学里会继续在个人学术方面取得进步,获取成功”。又如,指导教师贝克汉姆不仅分享他作为导师与斯蒂芬接触的感受,还介绍了他从各科任课教师那里了解来的情况,最后综合各种来源的信息说他满怀热情地赞同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接纳斯蒂芬。
这样的评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使阅读者得以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状况。
斯蒂芬在国内读高中时,她的老师说她“没有数学脑子”。无论这种评价意见以何种方式传达给孩子,它都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社会学家查尔斯·库利用“镜像自我”来解释这种现象。
然而,斯蒂芬到了美国高中读书之后的经历却迥然不同,教师的积极评价不断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老师们赏识斯蒂芬的成就和进步。在申请大学的推荐信中,教数学的美国老师史密斯称赞斯蒂芬“在数学和解决难题方面有显著特长”,“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具有创作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即便是斯蒂芬身上存在的问题,比如她在上课时发言不积极,她的美国老师也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说平时她“在课堂上很安静”。这种激励与认可使斯蒂芬从镜像中看到了不同的自我,使原本厌学的她体验到了胜任感,自我效能感随之提升,学习状态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美国教师的推荐信具有激励性。我国教师也要在综合评语中认可学生的努力,欣赏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以使学生受到足够的激励,感受成功的愉悦,并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让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斯蒂芬当时没有到美国读书,而是坚持留在国内读完高中,参加我国的高考,她的高三老师可能会在期末给她写下这样的评语,“该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学习认真,成绩良好,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但美国教师给斯蒂芬写的推荐信不一样,他们的描述有血有肉,具体而生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比如,法语教师特纳在评价斯蒂芬“学习成绩优秀”时,她说的是,“她(斯蒂芬)不时地展示她的语言天赋,在班里成绩最好(从开学第一天起,她的分数没有低于A的)。她对细节和微妙的语法差别有敏锐的目光,能成功地记住新词汇并在文章中创造性地运用。”又如,英语教师科林斯在评价斯蒂芬“善于思考”时写道,“有的学生仅仅是搜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斯蒂芬)不接受简单的答案。她所做的是把不同的想法结合起来,把众多概念放在一起。她不怕在解决难题时碰壁。”
有了这些具体的细节刻画,学生的个性彰显出来,评语所描绘的学生形象也由模糊变得清晰。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文章来源:节选自《促进教学的测验与评价》,赵德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删改。
微信编辑:马守兴
【关注】评语写得合格吗?评价报告单做得科学吗?赶紧收藏最专业的建议吧
【读新刊】每一位教师都值得深思:今天教师的新定位、新素养、新要求是什么?